林和环保网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林和环保网 0

一、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居世界第88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在我国,年平均降水量中约有56消耗于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即降雨资源转化为地表径流(二次水资源)的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4,目前全国城市水源只有30符合卫生标准,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被污染,流经42各大中城市的44条河流中大约有93被污染。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在32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

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16.5,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而且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且水资源分布南北显著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地区多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二、我国森林资源状况?

(一)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贵、稀有树木繁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北到南跨越的五大气候带,适生着不同种类的森林植物,形成了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特色,在世界植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多种森林类型。据统计,世界上有木本植物约两万余种,中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乔木树种即达两千余种。

(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从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可知,无论是森林面积还是蓄积,其绝对数值是很可观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1990年评估报告”,中国森林面积居第五位;林木总蓄积列第八位。

全国各省(区、市)森林覆盖率分布表

森林覆盖率分级

省(区、市)森林覆盖率(%)

>50%

台湾55.08% 福建50.60%

40-50%

浙江42.9% 江西40.35%

30-40%

广东36.78% 黑龙江35.55% 吉林33.60%

湖南32.80% 海南31.27%

20-30%

辽宁26.89% 广西25.34% 云南24.58%

陕西24.15% 湖北21.26% 四川20.37%

10-20%

安徽16.33% 北京14.99% 贵州14.75% 河北13.35%

内蒙古12.14% 山东10.70% 河南1050%

5-10%

山西8.11% 天津7.47% 西藏5.84%

1-5%

甘肃4.33% 江苏4.02% 上海2047% 宁夏1054%

<1%

新疆0.79% 青海0.35%

其次,按人均占有量分析,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4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4公顷的17.8%。全国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为8.622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71.8立方米的12%。

(三)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调整。

森林资源结构状况,客观地反映了森林资源的特点,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分析,无论是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均存在不尽合理的状况。

全国各林种面积、蓄积比例

林 种

防护林

用材林

薪炭林

特用林

经济林

竹林

面积比例%

12.50

66.08

3.34

2.60

12.53

2.95

蓄积比例%

19.57

74.20

0.76

5.47

~

~

(四)林业用地分布差异大,林地利用率、生产力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残次林相比重大。

林业用地分布不均,占土地面积比重差异大。林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表示可能用于发展森林资源的土地潜力。全国林业用地面积共2.63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7.4%。

林地利用率低,有林地所占比重小。我国现有2.63亿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仅1.34亿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9%。

森林生产力较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全国林业用地每公顷平均蓄积为41.81立方米。林分每公顷平均蓄积为83.65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114立方米的73.4%。

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残次林相较大。我国现有森林除西南地区的滇西北和川西、藏东南部等林区还有成片原始林分布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已逐步演替为次生林(人工造林除外),其中相当部分森林,由于经营粗放,管护不当,森林资源屡遭不合理采伐,有些受自然灾害破坏后,形成了低价的残次林分,次要树种占据优势,树木生长稀疏,单位面积蓄积很低。

(五)人工林面积大、发展快,但质量有待提高,扩大森林资源有潜力。

建国以来,由于大力发展绿化造林事业,经四十余年努力,人工林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除了中间有部分已达采伐利用期的森林进行了主伐外,现保存的人工林面积达3425万公顷,占全国现有的有林地面积26.7%,超过了1/4。其中人工林林分面积达2137万公顷,占全国林分面积的19.7%,近1/5;人工林林分蓄积7.12亿立方米,占全国林分蓄积的7.83%。

三、我国资源和环境的状况怎样?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 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 。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 较丰富”的国家; 煤就不用说了吧~~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我国的煤的储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

四、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

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整体上可以概括为“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污染严重”。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

  1. 总量不足: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却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由于水资源总量不足,加之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使得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南方相对丰富,北方相对匮乏。同时,西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这种分布不均导致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以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问题。

  3. 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国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问题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水质安全,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五、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状况如何?

西南地区包括藏云贵川渝桂三省二区一市,其西部、西南部、南部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接壤;北部与西北地区相连,东部与中南和华东地区相连。

西南地区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为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亚洲主要河流的上游,地形变化复杂,高原、山原、高山、低谷和盆地相互交错分布,起伏大,形成了多层性和垂直性十分明显的复杂地貌形态。

由于海拔高程相差悬殊,西南地区各地气候差异极大,从南到北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寒带等气候之分。

有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内城市之间距离很长,基础设施、经济以及社会人文条件也比较薄弱,造成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贫困面大。

因此,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尽管西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地形复杂、水土资源组合不相协调、水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可利用程度不高。

因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性因素。

鉴于西南地区地域宽广、资源丰富,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加强西南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加速脱贫。

六、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状况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第一,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第二,受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 第三,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 第四,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明显减少。

东南多西北少 水资源分配不均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海滦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简单说就是: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总量丰富 人均占有少 分布不均匀

七、可回收再生资源简介-如何合理利用可回收的资源

什么是可回收再生资源?

可回收再生资源是指那些经过处理后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或资源。它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回收和再生处理,转化为新产品或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纸张、玻璃、塑料、金属和电子设备等。

可回收再生资源的重要性

合理利用可回收再生资源对环境和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通过回收废物,可以降低对原始材料的依赖,减少其开采和消耗对环境的破坏。其次,回收再生资源有助于减少废物的垃圾填埋量和焚烧量,从而减少对垃圾处理设施的需求,降低了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风险。

如何合理利用可回收的资源?

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回收意识:公众应当意识到可回收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积极参与回收活动。
  2. 建立完善的回收系统:政府、企业和社区应当合作建立回收系统,包括设立回收站点、制定回收政策和宣传回收知识等。
  3. 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加大对相关技术和研发的投入,推动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4. 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回收再生资源行业的监管和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可回收再生资源行业将会蓬勃发展。未来,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先进,各方面合作也将更加紧密,进一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可以更加了解可回收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可回收的资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八、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100字描述?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地下水储量约为2039.67亿m3/年。

九、我国可回收物利用现状

我国可回收物利用现状

近年来,环保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其中,可回收物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加快可回收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可回收物利用存在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首先,可回收物回收系统尚未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忙于生活的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分类回收可回收物。此外,回收体系建设滞后,回收渠道不畅通,导致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其次,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在回收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限制了可回收物利用的效率和规模。再次,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待改变。许多人对于可回收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

然而,我国在可回收物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首先,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可回收物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例如,实施了鼓励企业推行可回收物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其次,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媒体、NGO和学术界等参与者积极推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发展。再次,部分城市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经验,通过实施科学的回收分类制度和推行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可回收物利用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资金和物资的投入,加快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回收渠道的畅通程度。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对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规模。再次,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对可回收物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后,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事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可回收物利用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只有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才能进一步改善我国可回收物利用的现状,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十、中亚的资源状况如何?中亚的资源状况如何?

环境特征:中亚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主要地形区:天山、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内流河:主要有锡尔河、阿姆河、乌拉尔河;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光照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地平坦,有利于棉花生长的条件。

2.粮食作物如小麦和水稻均分布在阿姆河与锡尔河沿岸地区。

3.里海沿岸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于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再生资源回收的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