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生物资源的特点如何开发利用
我刚好做了相关的调研(暑期实践的),只要你去发现,去创造,你都可以把他们利用起来。比如我调研的是獭兔(兔子的一种),利用皮毛为主但是,你把皮毛拿掉了,剩下的兔肉、内脏、兔粪等怎么办?这时你就会想办法去把他们利用起来。比如内脏可以提前很多营养物质、制药原料,你就可以根据其特点去开发利用。兔粪一般做肥料的,你也可以用来发酵产沼气等等……这些都是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研究的
二、海洋有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在开发海洋资源中要注意哪些?
海洋化学资源:盐类、淡水、溴等
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
海洋矿产资源:油气、煤、硫、磷;滨海矿砂;深海锰结核
海洋动能资源:潮汐能
三、自然资源 用途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自然资源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可划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前者指分布于地球表面及空间的土地、地表、水生物和气候等资源,后者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地热和地下水等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3)按其利用限度,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前者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亦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后者指储量有限且不可更新的矿产等资源,亦称为“耗竭性资源”。(4)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根据这个你就知道自然资源的用途了,最基本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了,其他的你可以根据分类来分别叙述。
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使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变为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密切联系与整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体验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它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起着课本起不到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重要力量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
一、开展读好书活动。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每个星期都有三节课是学生借书自己阅读的时间。双休日,我会布置学生阅读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读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我给予班上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小学生课外阅读,期望所得收获外显,得到老师的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2、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课标推荐的书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首先,告诉学生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读,最后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言。另外,我还让学生做好读物交换: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特别是在班级建立好书交换站,让推荐好书的学生写上推荐好书的理由,这样,不但做到了阅读资源共享,而且学生还可以用心读到更多的书,视野会更开阔。
3、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引导。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课堂教学是一条渠道,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是第二条渠道。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把课外阅读当作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靠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质才有再生力。
二、举办手抄报活动。学校、班级的板报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低年级板报以插图为主,充满童稚和童趣;中年级板报图文并茂;高年级板报惟妙惟肖,趋向成熟。办手抄报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尽情施展才华。从主题选定到排版设计,从构画报头到写美术字,从板面美化到誊清,都包含了很深的学问,这样的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报刊等方法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了有关名人的文章,让学生办手抄报,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关名人的故事;济源创建如火如荼的进行,要求学生办手抄报,牢记文明创建知识……
三、举行古诗词背诵。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文化最璀璨的两颗明珠,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我们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在金色年华里,亲近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让学生诵读诗文,营造书香校园。我给学生制定了具体的背诵时间以及检查措施。六年级的学生每天早上来学比较早,以前学生一到学校,满校园跑,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现在我让学生把早读前的这一段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每天早上背诵一首古诗词,组长检查,老师抽查。每星期五第二节课把本星期所背古诗词集中起来背诵检查,给那些背诵熟练的同学发放微笑卡,四人一小组的同学全背会的给小组发放微笑卡。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们都认真背诵。对于那些背诵慢的同学,小组其余同学帮助他记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为了巩固学习成果,10月中旬,我带领学生排练了一个古诗词朗诵会。全班同学都踊跃参与。古代诗词丰富多彩,学生们时而齐背描写朋友离别的诗,时而分组背诵边塞风情的诗、时而单独吟诵思乡之情的诗,时而男女对背写出人生哲理的诗。通过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学生们都陶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看到他们摇头晃脑,如醉如痴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和他们一起吟诵起来。
四、了解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学完本单元后,让学生将自己点差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这样,学生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不是现成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把自己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利用语文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