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环保网

地理小高考!!!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类别? 西电东送概况? 我国西北、华北、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林和环保网 0

一、地理小高考!!!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类别? 西电东送概况? 我国西北、华北、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

新能源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

“ 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

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我国西北、华北、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东南沿海的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水土流失、酸雨、咸潮

二、吐鲁番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太阳能 和 风能 请从 地理角度分析

发展太阳能是因为吐鲁番日照时间较长,特备是4、5月份以后,而且这里多戈壁荒漠,没有什么遮挡物,所以太阳能适合。风能,指的就不是在吐鲁番市区了,吐鲁番有两个全国出名的百里分区,一年四季都在刮风,你说能不适于发展风能吗!要说地理原因,就是因为吐鲁番是盆地,地表温度较高,就会产生上升气流,而吐鲁番盆地的四周都有山脉环绕,气流上升后能补入的气体就从山口处灌入,所以吐鲁番盆地的四周有发展风能的潜力了!!!

三、我国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发展水电的好处。要用准确的地理知道术语回答

我国水能风富的原因是东西落差大,上游冰川融水补济充足,再加上西南地区降水丰富,泾流量和落差巨大,从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是绿色新能源,污染少,可再生,总量大,可重复利用,另外,在建水电站同时还可兼顾抗旱防涝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地理题内蒙古可大规模开发的绿色能源有哪些

风能和太阳能。

风能是一个清洁可持续的、可以有效改变我们传统能源结构的,是最成熟,也是最可商业化利用的新能源。

内蒙古的太阳能储量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目前,内蒙古正探索微电网系统模式,实现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集成利用,今年将有望成为中国首个风电装机突破千万千瓦省份。

五、在太阳能、风能、水能三种绿色能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是?

【原理】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w/㎡。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 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六、高中地理论文 50分

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要看到,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了,但却是“不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只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过去我国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十分严重。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要打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另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经济运行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造成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退化、恶化严重。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转变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重要的一步。最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我国正在积极实行资源的“走出去”战略,但是对于重要资源特别是粮食耕地、淡水、石油、煤炭等战略性资源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如果依赖进口,就会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质上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建设节约型社会,还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科技进步带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推动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大对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加快新能源开发的速度。

不仅如此,完善法律法规,创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机制也很重要。

要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资源产权权益,这样才有人对资源负起责任,才能尽量发挥资源的效益。要完善《节能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法规,加大实施力度,对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者依法惩处。建立资源利用的协调机制,根据资源的承载能力来配置资源。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还要建立健全民众的监督机制,让制度成为资源节约的有力保证。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只有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有国家的长足发展。

上一篇:如何让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系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