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抓好基层治理工作?
全面依法治理,是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的法治基础。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和手段。
一是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法治理念,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
二、321基层治理网格员工作职责?
1、全面走访居民和单位,及时采集网格内人口、房屋、单位等基础信息,并录入江西省综治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
2、及时了解村(居)民服务需求和诉求事项,积极提供帮助,实行直接办理或代办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村(居)民的需求。
3、及时排查、化解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本人无法化解的,上报村(社区)予以化解。
4、及时排查网格内社会治安、信访、安全生产、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防火、防汛)、控违拆违、脱贫攻坚、环境卫生、秀美乡村、民居改造等问题,加强日常网格内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介入解决或上报村(社区)予以解决。
5、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村(居)民群众的知晓度。
6、积极向群众宣传社会管理和法律知识,提高群众对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自觉性和参与率。
7、配合在本网格内综合履行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民政事务、食品药品安全等服务管理职责。
8、配合村(社区)组织村(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行动。
9、完成村(居)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基层治理工作的特色做法?
半个多世纪前,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有效解决了基层各类矛盾和问题。有关专家表示,“枫桥经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强调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其基本做法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四、321基层治理网格长工作职责?
一、明确网格内各成员的职责分工,负责团队成员的召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活动。
二、组织召开网格民情分析会,对走访情况,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商讨解决方案,交流工作心得,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上报,并做好记录。
三、组织网格员开展网格服务,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能办的当即办理,不能办理的及时移交并予以说明,移交给职能部门办理或处理的事情要进行跟踪,及时得到反馈意见,并告知当事人。
四、与各网格员保持经常性联系,掌握动态信息,检查、督促网格员积极履行职责,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使服务更加精细化,信息更加明朗化。
五、与群众保持经常性联系,熟悉本网格内居民的基本情况,重点关注本格内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外来人员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
六、协助社区及相关部门管控网格内的缠访闹访人员、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对网格内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进行帮教和管控
七、加强各网格间的协调联系,注重各方资源的整合,以便更好的开展服务工作。
五、基层治理特点?
基层治理的压力性。基层治理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基层政权承担着整个治理体系的每一个层级逐级传导的政策执行压力;另一方面,基层治理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整个治理体系直面群众服务诉求压力的第一线。
基层治理的繁琐性。对于国家或者上级政府而言,政策的制定可能是比较明晰的,然而,任何政策一旦在基层落实就会变得非常繁琐。这主要是因为基层地方范围内,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受教育程度、心理偏好、风俗习惯等各有差别,对一个政策很难用“一刀切”的方式来执行。
基层治理的综合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基本特点之一。基层政府规模虽小,但在其治理范围内却要处理近乎全面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宜。
基层治理的突发性。基层由于直接面对社会生产生活现实,往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从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生产安全到群体性事件、舆情热点等,各种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
基层治理的创新性。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始终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创新孕育和赋予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基层政府是直面社会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最能够发现和发掘社会创新的萌芽和趋势,因而也是创新最活跃的层级。
六、基层治理口号?
大事小事身边事,社会治理办实事。
社会治理一线牵,平安幸福情无限。
群策群力参与社会治理,同心同德打造和谐新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 口号 1、共护诗画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 2、寻梦田园风光,情醉油菜花海。
七、推进基层治理的工作包括哪些?
基层社会管理岗位主要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八、农村工作知识和基层治理知识?
基层治理是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它既是化解矛盾、建构良好秩序的基础,也承担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参照的使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前亟需从优化治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和用好治理技术等方面入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必须把握好基层治理的重点。
九、怎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机制,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制定有效措施,使垃圾分类工作更有保障。比如,在德国,建立了垃圾可追溯制度,推行带条码的标准垃圾袋,一旦发现谁家垃圾没有分类,就“对号入座”地要求其重新分拣;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激励措施,让民众体验到分类扔垃圾带来的实际利益。比如,瑞典的政府部门在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总之,多管齐下,抓好做实每一个环节,才会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种类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有害垃圾: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十、垃圾分类是什么工作?
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