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笔笔芯的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油墨由颜料、连接料、填料、附加料等组成。
(1)颜料
颜料在油墨中起着显色作用,它又对油墨的一些特性有直接的影响。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彩色、黑色或白色的高分散度的粉末,根据其来源与化学组成,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大类。
①无机颜料是有色金属的氧化物,或一些金属不溶性的金属盐,无机颜料又分为天然无机颜料和人造无机颜料,天然无机颜料是矿物颜料。
②有机颜料是有色的有机化合物,也分为天然和合成的两大类。现在常用的是合成有机颜料,有机颜料的品种多,色彩比较齐全,性能优于无机颜料。
染料是有机化合物,它可溶于水,有时也溶解于有机溶剂,从某种染料中能制备出不溶性彩色沉淀物,叫色淀颜料,供制造印刷油墨用。
对印刷油墨中使用的颜料要求颇高,特别是颜色、分散度、耐光牲、透明度等,要求彩色颜料的色调接近光谱颜色,饱和度应尽可能大,三原色油墨所用的品红、青、黄色颜料透明度一定要高,所有颜料不仅要耐水性,而且要迅速而均匀地和连接料结合,颜料的吸油能力不应太大,颜料最好具有耐碱、耐酸、耐醇和耐势等性能。
(2)连接料
连接料是油墨的主要组成成分,起着分散颜料,给予油墨以适当的粘住、流动性和转印性能,以及印刷后通过成膜使颜料固着于印刷品表面的作用。连接料俗称调墨油。
连接料可以由各种物质制成,如各种干性植物油,大都可以用来制造油墨的连接料,矿物油也可制成连接料,溶剂和水,以及各种合成树脂都可用于制成连接料。
(3)填料
填料是白色、透明、半透明或不适明的粉状物质。主要起充填作用,充填颜料部分,适当采用些填料,既可减少颜料用量,降低成本,又可调节油墨的性质,如稀稠、流动性等,也提高配方设计的灵活性。
(4)附加料
附加料是在油墨制造,以及在印刷使用中,为改善油墨本身的性能而附加的一些材料。按基本组成配制的油墨,在某些特性方面仍不能满足要求,或者由于条件的变化,而不能满足印刷使用上的要求时,必须加入少量辅助材料来解决。
由于中性笔墨水的核心内容是颜料色素,所以高品质的颜料色浆成为生产中性笔墨水的关键。
中性笔墨水所需要的颜料色浆必须达到纳米或次纳米级,而普通用于油墨生产的色浆是不能用于中性笔墨水的,否则会造成堵头等问题。
此外,中性笔墨水所需要的颜料色浆不但要求细度小而均匀,而且要求经过特殊防止沉淀和团聚的技术处理,这样才能保证颜料在墨水中不沉淀,不结块和书写的流畅性。
什么叫活性染色
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是以共价键的形式与纤维形成化学结合。因此,从理论上讲,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共价键结合,能赋予染色物优良的染色坚牢度。但事实上,其染色物在测试、使用、洗涤,甚至储藏过程中常会发生褪色、变色或沾色等现象。尤其是染深色时的湿摩擦牢度和皂洗沾色牢度,染浅色时的耐日晒牢度与耐氯漂牢度等均不尽人意。
造成其染色牢度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染料的自身问题;二是染色工艺的问题。
一、 染料问题:
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虽然是以共价键的形式与纤维发生化学结合,但当染料受到湿、热、光、酸、碱及氧化剂作用后,其母体结构中的某些部分就会发生改变。如偶氮基发生分解、氨基氧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或染料———纤维共价键水解断裂等,其结果导致变色,使染色物某些牢度较低。又如,活性染料与纤维素大分子之间建立起来的共价键,在一定条件下会水解断裂,变为水解染料而脱落,使染品的湿牢度和日晒牢度等表现不良。
二、 染色工艺的问题:
活性染料在使用过程中,染色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染色物的染色牢度。例如:化料不当、染料发生水解、水质过硬、钙镁离子太多,造成染料聚集沉淀;固色条件不当,固色率偏低;染后水洗、皂洗不良、未能固着的染料去除不净;成品带酸、碱,染料水解断链增加等,都会造成浮色的增加。
所谓“浮色”,指附着在纤维上但未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它们包括:被部分或全部水解的染料;吸附于纤维上但未参加反应的染料;乙烯矾硫酸酯基已发生消除反应,硫酸酯基已脱落,但未与纤维键合的染料。由于浮色染料对纤维具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这给染料的易洗性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能通过水洗和皂洗完全去除纤维上的浮色染料。
三、 措施:
1、 正确选择染料
染色牢度与染料的化学结构及染色性能是密切相关的,为了提高染色牢度,首先要选择好染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性要强,使二者之间易发生共价键的结合。② 固色率要高。③抗酸、碱水解稳定性要好。④染料———纤维结合键的键能要高,化学稳定性要好,在酸、碱、湿、热条件下不易发生断键。⑤抗氧化剂能力要强,使其不易被氧化而变色,褪色。⑥染涂色要好,配伍性要好。
2、 水质
活性染料与钙镁离子或其它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金属染料。这些染料在浓度较高的电解质存在下,会形成大小不同的凝聚物,逐渐吸附在纤维表面,重者产生色点,轻者构成浮色。这些浮色会阻碍染料向纤维内部渗透扩散,降低染料的上染率,使得色变浅,布面色光发生异变,鲜艳度下降,明显降低染色牢度,因此,化料前,需在水中加入螯合和分散能力强的螯合分散剂(2g/L)(也可使用六偏磷酸钠),以净化染色水质。
3、 选择正确的染色工艺
① 尽量采用较高湿度染色。若采用中湿型常湿染料染色(KN型)染色湿度可以从60℃~65℃提高到75℃~80℃,而后降至60℃~65℃,加碱固色。
②采用加碱固色工艺。加碱固色过程中,染料与纤维发生键合反应的同时,也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浮色染料,而水解反应的快慢,与固色条件的强弱直接相关。固色条件越剧烈碱性越强,染料水解越快。一般采用60℃~65℃,固色碱剂采用单一纯碱,pH值稳定在11左右,纯碱分次加入。
③水洗皂洗:染后水洗的目的是去除纤维上残留的碱剂,防止高温皂洗时,已键合固着的染料因高温碱性而发生断键水解,从纤维上脱落下来。
水洗时要注意如下事项:
第一、 皂洗前必须用清水先洗。
第二、 选用洗涤能力、分散能力、乳化能力和携污能力好的皂洗剂。
第三、 皂洗液中最好加1~2g/L的螯合分散剂。
第四、 必须在中性条件下(pH=6~7)进行皂洗。第五、 必须高温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