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化污泥膨胀原因?
生化污泥膨胀的原因
1. 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膨胀,促成条件包括进水有机物少,F/M太低,微生物食料不足;进水氮、磷不足;pH值低;混合液溶解氧太低,不能满足需要;进水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通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容积指数判断丝状菌发生膨胀的程度。
2. 非丝状菌膨胀
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太高,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N、P,或者DO(溶氧)不足,细菌很快把大量有机物吸入体内,又不能代谢分解,向外分泌出过量的多糖类物质。
二、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胀是什么原因?
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SV值不断升高,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二沉池的污泥面不断上升,最终导致污泥流失,使曝气池中的MISS浓度过度降低,从而破坏正常工艺运行的污泥,这种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三、污泥老化与污泥膨胀的关系?
在生物处理法中,经常会出现“污泥膨胀”、“污泥死亡”和“污泥中毒”几个名词。
对于初识者很容易将这三者进行混淆。污泥老化与污泥中毒都会影响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一般污泥老化只需要进行及时排泥等措施,而污泥中毒则比较严重。今天,笔者借助以往经验和网上的一些资料对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作一个简单介绍。1、一般来说污泥发生严重老化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污泥中毒会很快引起细胞解体。污泥老化和中毒时出水ESS都会明显增加,有经验的人能从表观上区分的。污泥老化时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大些,大多呈碎片状。污泥中毒时出水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小。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也可从DO值的变化上进行区分,污泥发生中毒的过程较快,会使DO在短时间内上升,而污泥老化有个渐进的过程,DO的上升过程也是渐进的。
2、污泥中毒,多为进水中消泡剂(洗涤剂)或重金属等过量导致,状态与曝气过量相似,但是测SV时污泥会分层(污泥分层不只是表征污泥中毒,有时还可能是原水混入大量洗涤剂等造成)。这两种污泥现象可以通过相对应地曝气调节水中DO,对已死亡或中毒的污泥进行排泥处理,重新培养污泥,停止重金属、洗涤剂等直接进入到生化池中,可在生化前进行去除重金属、洗涤剂处理。
四、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系统正常,没有排泥不会导致污泥流失,污泥只能是越来越多。排除曝气过度导致污泥沉降不好的话,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排除。
1、检查厌氧池池面是否有污泥层。有的话有可能是厌氧和反硝化产气,将池底污泥带上水面。
解决办法,将污泥层打碎,与水混合进入氧化池。
2、检查二沉池池面是否有污泥层。有的话可能是污泥回流和排泥有问题,导致污泥滞留池底,厌氧后漂浮在水面。
解决办法,检修回流和刮泥装置,使二沉池污泥尽快回流至前端工艺。
3、检查最后一道曝气池曝气强度,是否因曝气强度低导致污泥在池内沉降,或者强度过大导致污泥难以沉降,出水混浊带泥。
解决办法,出水混浊带泥需降低曝气强度。
4、检查近期进水水质和水量。水量过小和浓度过低的话导致污泥负荷低,加速污泥老化和死亡,导致污泥浓度降低。
解决办法,增加进水量,降低曝气强度。
能想到大概就这些,自己根据情况调整吧。
五、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重要性与挑战
污水处理是维护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污水处理污泥是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固体废物。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特点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特点在于其高含水率、高腐植物质含量以及复杂的污染物组成。处理这种类型的污泥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废水处理污泥中的高含水率使其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运营成本。处理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将污泥进行脱水,以降低其含水率。
此外,污泥中的高腐植物质含量也给传统的处理方法带来了挑战。腐植物质的高含量会导致处理过程中产生臭味和有机污染物的释放,加大了处理工艺和设备的维护难度。
污泥的复杂污染物组成也增加了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同时含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氮、磷等多种污染物的污泥需要采用多技术联合处理方案,以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处理污泥的主要技术
针对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特点和挑战,发展了多种处理技术:
- 物理处理技术:如压滤、脱水、干化等,通过物理力学方法的应用实现对废水处理污泥的固液分离和脱水。
- 化学处理技术:如添加絮凝剂、氧化剂等,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对废水处理污泥中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 生物处理技术:如好氧消化、厌氧消化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 热化学处理技术:如焚烧、气化等,通过高温处理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这些技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污泥特点和处理目标选择相应的技术组合。
处理污泥的挑战与前景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多种处理污泥的技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处理废水处理污泥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包括技术设备的投资、运行维护的费用等。这对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难题。
其次,处理污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也需要进行有效处置。例如,在焚烧污泥的过程中,会产生烟气和灰渣,需要进一步处理和处置。
此外,废水处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如制备建筑材料、生产肥料等,但仍然存在技术难题和市场推广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处理污泥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有机会发展出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污泥技术。
结论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适宜的技术和策略来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和热化学处理技术是当前主要的处理手段。
然而,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污泥技术。同时,资源化利用和副产物的处置也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六、什么是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sludgebulking)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 应急措施 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I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办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改善生化环境 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基础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在不同的工艺和水质的情况下,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但生化工艺常遇见的几种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污水性质的控制 首先应该检查和调整pH值,当pH值低于5以下时,不仅对污泥膨胀会有利,而且对正常的生化反应也会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当pH值偏低时应及时调整。另外在北方寒冷地区一定应注意冬季时的水温,若水温偏低应加热,因为低温也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采用鼓风曝气能有效的在冬季较高的水温。
七、生化污泥膨胀的解决措施?
关于这个问题,生化污泥膨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
1. 调整进水水质,减少有机负荷的输入量,避免过多的有机物进入生化池,减少污泥产生量,从而减少污泥膨胀。
2. 加强氧气的供应,增加曝气时间和曝气量,提高溶氧度,加强污泥颗粒的附着力,降低污泥膨胀。
3. 定期清理污泥,及时将过多的污泥清除,避免污泥堆积过多产生膨胀现象。
4. 加入适量的细菌剂,促进污泥颗粒的形成和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从而改善污泥的性质,减少膨胀。
5. 使用化学药剂,如聚合氯化铝等,加强污泥的絮凝作用,增加污泥的密度和附着力,降低膨胀现象。
6. 调整生化池的操作条件,如pH值、温度等,优化生化池的运行条件,减少污泥膨胀。
八、污泥负荷低引起的污泥膨胀如何解决?
既然你都知道是低负荷引起的,那就提高负荷 不过最好要弄清楚究竟是低负荷还是营养源不均衡
九、如何判定污泥膨胀的原因?比较准确的方法是什么?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体积指数SVI在50~150之间,但沉降性能恶化不都是污泥膨胀现象,作为污泥膨胀的SVI限制,目前不统一,一般认为超过200就属于污泥膨胀。活性污泥膨胀可分为: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以及并无大量丝状菌存在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在运行中,发生污泥膨胀,针对膨胀的类型和丝状菌的特性,采取以下抑制措施,如:1控制曝气量,使溶解氧不低于1~2mg/l 不超过4。 2、调整pH。 3、调整N、P比例。 4、投加一些化学药剂(铁盐混凝剂、有机高分子混凝剂)。 5、污水经过沉砂池后,超越初沉池,直接进入曝气池。
要判定污泥膨胀的原因,测一下常规指标,沉降比,溶解氧,N、P比、ph、温度。影响污泥丝状膨胀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质,不是污泥负荷。
十、废水处理的污泥是危废吗?
首先,单纯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公共污水处理厂,其产生的污泥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危险特性,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管理。
另外,专门处理工业废水(或同时处理少量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能具有危险特性,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规定,对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第三类,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要功能的公共污水处理厂,若接收、处理工业废水,且该工业废水在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前能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共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可按照第一条的规定进行管理。但是,在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发生重大改变时,应按照第二条的规定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第四类情况,企业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其法定边界外排放工业废水的,出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属于正在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其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应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的规定,在废水处理工艺环节采样,并按照污泥产生量确定最小采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