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泥的污染特性?
1。有害性我国城镇污水厂的污泥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高,有机物含量高容易滋生细菌,并且发生腐臭,污泥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不易降解、毒性残留时间长,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人水体与士壤中将造成环境污染,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还包括污泥盐份的污染和氮、磷等养分的污染,重金属含量高将影响污泥的土地利用。
2。含水率污泥的含水率从99%下降1%时,污泥体积能减少一半,污泥含水率下降至85%左右时,污泥可用泵来输送;含水率低于80%时,污泥呈不易流动的状态,可运输外运,污泥经浓缩后含水率达到60%左右,多为固体状态。
热干化、焚烧或热处理等方法可进一步除去污泥中的水分。
3.污泥比阻污泥比阻是描述污泥脱水的难易程度或污泥的脱水性能。通常污泥比阻越大,越难脱水,这与污泥脱水时滤布的特性和压榨或离心程度有关。
二、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重要性与挑战
污水处理是维护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污水处理污泥是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固体废物。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特点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特点在于其高含水率、高腐植物质含量以及复杂的污染物组成。处理这种类型的污泥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废水处理污泥中的高含水率使其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运营成本。处理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将污泥进行脱水,以降低其含水率。
此外,污泥中的高腐植物质含量也给传统的处理方法带来了挑战。腐植物质的高含量会导致处理过程中产生臭味和有机污染物的释放,加大了处理工艺和设备的维护难度。
污泥的复杂污染物组成也增加了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同时含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氮、磷等多种污染物的污泥需要采用多技术联合处理方案,以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处理污泥的主要技术
针对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的特点和挑战,发展了多种处理技术:
- 物理处理技术:如压滤、脱水、干化等,通过物理力学方法的应用实现对废水处理污泥的固液分离和脱水。
- 化学处理技术:如添加絮凝剂、氧化剂等,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对废水处理污泥中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 生物处理技术:如好氧消化、厌氧消化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 热化学处理技术:如焚烧、气化等,通过高温处理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这些技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污泥特点和处理目标选择相应的技术组合。
处理污泥的挑战与前景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多种处理污泥的技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处理废水处理污泥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包括技术设备的投资、运行维护的费用等。这对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难题。
其次,处理污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也需要进行有效处置。例如,在焚烧污泥的过程中,会产生烟气和灰渣,需要进一步处理和处置。
此外,废水处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如制备建筑材料、生产肥料等,但仍然存在技术难题和市场推广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处理污泥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有机会发展出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污泥技术。
结论
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适宜的技术和策略来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和热化学处理技术是当前主要的处理手段。
然而,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污泥技术。同时,资源化利用和副产物的处置也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厂废水处理污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三、酸洗污泥的危险特性?
酸洗污泥危险特性主要是指里面的重金属污染
四、活性污泥的物化特性?
1,降低COD,BOD,氨氮的效果明显 2,外观淡黄褐色,污泥絮状明显,絮体大,沉降速度合理,有明显土腥味﹔ 3,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数量多,优势菌数量多,微生物处于稳定期,比如钟形虫,轮虫等数量多且存活良好,无厌氧状态下的微生物出现,无丝状菌等﹔ 4,测一些参数,测MLVSS/MLSS比值可以达到75%以上, 5,取一样水样,立即测溶解氧,放置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分别测溶解氧,如果降低迅速(可能会降到零点几),表明微生物活跃,活性很好 大致就这些了,基本上有些可以目测,有些可以实验室测定,还是很容易判断的
五、污泥的危险特性是什么?
污泥的危害
(1)有机物污染:污泥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有苯、氯酚、多氯联苯(PCB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和多氯二苯并二恶英 (PCDDs)等。污泥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不易降解、毒性残留时间长,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与土壤中将造成环境污染。
(2)病原微生物污染: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经过处理会进入污泥,污泥中病原体对人类或动物的污染途径包括直接与污泥接触、通过食物链与污泥直接接触、水源被病原体污染、病原体先污染土壤后污染水体等。
(3)重金属污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70%~90%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吸附或沉淀而转移到污泥中。一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的废水如镉、铬等。另外,还有的重金属来源于家庭生活的管道系统如铜、锌等。
六、废铁污染特性?
钢铁工业生产过程包括采选、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工艺。
1.铁矿的矿山采选废水
炼铁的矿石有四种: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低品位的铁矿经过精选(湿式筛选、重力选矿、磁选、浮选)得到高品位的铁矿石。选矿主要产生废水和废渣污染。由于硫、铁元素会生成硫酸盐,呈酸性废水,且多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多种金属离子、选矿药剂等。选矿厂用水量很大,应提倡一水多用,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废水中有用金属回收;减少废水排放量。
2.烧结厂废水
烧结低加工过程分两步,把矿粉、燃料、溶剂配混成球,并烧结成块。烧结废水主要来自湿式除尘排水、冲洗地面水、设备冷却水排水。除尘水和冲洗水悬浮物含量高,净化后可循环使用;冷却水水温高,一般应回收重复使用。
3.炼铁厂废水
炼铁是把铁矿石、溶剂、焦炭,按一定比例填入高炉内,熔炼成生铁,同时产生炉渣和高炉煤气的生产工艺。
产生的废水主要是高炉煤气洗涤水和冲渣废水。废水水质特点水温较高,悬浮物浓度大,可高达1000——3000毫克/升。
4.炼钢废水
炼钢要把铁中的较多碳元素和硅、锰、硫、林等杂质去除,同时加入镍、锡、铜、铬、钼等合金元素。目前炼钢主要分为转炉炼钢(以纯氧顶吹转炉炼钢为主)、电炉(炼特殊钢),炼钢包括了连铸机生产工艺,将熔融的钢水浇入铸模,用水冷却成型,轧成一定长度的铸块。
炼钢废水分:
设备间接冷却水。水温高,未受污染;
设备和产品的直接冷却废水。含有大量氧化铁和少量润滑油脂处理后可循环利用;
除尘废水、冲渣废水。
炼钢废水经除去悬浮物和降温后可循环使用,多数钢铁厂已实行用水的循环使用。
5.轧钢厂废水
钢锭通过轧制制成板、管、型、线材。轧钢分热轧和冷轧。热轧是经加热后轧制成材;冷轧是在常温下轧制。热轧和冷轧产品过程中需要大量直接冷却水,冲洗钢材和设备,
热轧废水含由大量氧化铁和油,水温高,水量大。经冷却、除油、过滤、沉淀处理后,可循环利用。
冷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油(包括乳化液)、酸碱、和铬离子,应分流处理注意回收利用。
6.钢铁工业废水产污水平。
七、酚污染特性?
酚类化合物属于毒性很强的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与石化、印染、农药等行业,由于工业污水中酚类物质的存在,使地表水极易受到污染。可分为挥发酚和不挥发酚两大类:沸点在230℃以下的酚为挥发酚,除对硝基酚外的一元酚均属于挥发酚;沸点在230℃以上的酚为不挥发酚。大多数硝基酚有致突变的作用;酚的甲基衍生物不仅致畸,而且致癌。它们的毒性随着芳环上取代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酚类化合物为恶臭物质,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与细胞原生质中的蛋白结合,使细胞失去活性,严重的会引起脊髓刺激,导致全身中毒。用高浓度含酚废水灌溉农田时,会使农作物枯死、减产。
八、炉渣污染特性?
人们对灰渣的研究,最初是从燃烧角度出发,研究灰渣特性与锅炉结焦、沾污,受热面腐蚀、磨损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的副产物,包括炉排上残留的焚烧残渣和从炉排间掉落的颗粒物,呈黑褐色,原炉渣有刺激性气味,经过处理后气味减弱。未经处理的焚烧炉渣主要由灰渣、碎玻璃和砖块、陶瓷碎片、木屑及少量布条、塑料、金属制品等物质组成。
焚烧炉渣形状表现为完全中空的球体或者内部包含有数量众多小球的子母球体,呈不规则蜂窝状,表面多为玻璃质,粒径组成在2~50mm之间(60.8%~7.68%),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0.06%~1.36%。基本符合道路建材中集料的级配要求。
由于水淬降温排渣作用,炉渣的含水率约为12.0%~18.9%,随着堆积时间、天气等因素上下波动;炉渣热酌减率反映垃圾的焚烧效果,一般较低,小于3%;松散堆置时的密度为1.2g/m3左右,压实堆置时的密度为1.5g/m3左右。
2化学性质
炉渣呈碱性,新鲜炉渣的pH值一般在10以上。焚烧炉渣主要由硅酸盐玻璃相、矿物相的物质组成。焚烧炉渣中高浓度的硅酸盐、以及Ca、K、Na、Mg等碱(土)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酸缓冲能力。
九、废水处理的污泥是危废吗?
首先,单纯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公共污水处理厂,其产生的污泥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危险特性,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管理。
另外,专门处理工业废水(或同时处理少量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能具有危险特性,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规定,对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第三类,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要功能的公共污水处理厂,若接收、处理工业废水,且该工业废水在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前能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共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可按照第一条的规定进行管理。但是,在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发生重大改变时,应按照第二条的规定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第四类情况,企业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其法定边界外排放工业废水的,出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属于正在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其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应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的规定,在废水处理工艺环节采样,并按照污泥产生量确定最小采样数。
十、废水处理中生化污泥的驯化方法?
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为: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 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它们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4~10。而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中,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细菌在6.5~8.5的pH值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粘性物质,形成良好的絮状物。
3、营养物质
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BOD5∶N∶P=100∶4∶1的比例补充氮源、含磷无机盐,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4、悬浮物质SS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通过预处理悬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气时会形成浮渣层,但不影响系统对污水的处理。
5、溶解氧量DO
好养的生化细菌属于好氧性的。氧对好氧微生物有两个作用:①在呼吸作用中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②在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于水的氧(称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中,DO的供给量要根据活性污泥的结构状况、浓度及废水的浓度综合考虑。具体说来,也就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活性污环保泥的结构即成熟程度,测量曝气池混合液的浓度、监测曝气池上清液中CODCr的变化来确定。根据经验,在培养初期DO控制在1~2mg/l,这是因为菌胶团此时尚未形成絮状结构,氧供应过多,使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强,营养供应不上而使污泥自身产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在污泥培养成熟期,要将DO提高到3~4mg/l左右,这样可使污泥絮体内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污泥培养情况逐步提高DO。
特别注意DO不能过低,DO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正常的生长规律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而同时对DO要求较低的微生物将应运而生,这样正常的生化细菌培养过程将被破坏。
6、混合液MLSS浓度
微生物是生物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MLSS的数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对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般均需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本工程调试运行期间MLSS范围在:4.4~5.6g/l之间,最佳值为4.8g/l左右。
7、进水CODcr浓度,进水中有机物浓度对处理影响很大。
8、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活性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括后生动物〉则吞食游离细菌。污水调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细菌、绿藻等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有太阳虫、盖纤虫、累校虫等,后生动物出现了线虫。调试运行后期混合液中固着型纤毛虫,如累校虫的大量存在,说明处理系统有良好的出水水质。
9、污泥指数SVI,正常运行时污泥指数在801/mg左右。